kb体育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发展议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提出,要牢牢扭住“五个振兴”,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汕头是一个带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全市80%的村(社区)是农村,四分之三人口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汕头的振兴发展意义尤为重大。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汕头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汕头的全面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振兴,就没有汕头的全面振兴。
为此,在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的新时代,汕头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准确把握“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的核心要义,以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着力把“三农”短板变成“潜力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力争走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的前列,为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汕头力量”。
潮汕地区向来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数千年前迁徙而来的人们聚居此地后便开展粮食种植,尤其是水稻种植。不过,由于地少人多,潮汕人民便致力在土地上做文章,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因而在潮汕有“种田如绣花”的说法。然而,长久以来,汕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滞后,是汕头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主要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迈入新时期,为弥补这一短板,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汕头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效益农业。
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是汕头现有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在这里,从农机耕作播种到无人机施肥,再到烘干机加工……一条以科技创新贯穿“耕、种、治、收”全过程的现代化种植新路子正在这个产业园加速铺开。
作为汕头市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主要以关埠镇、西胪镇、铜盂镇、和平镇和城南街道等五镇街为核心,面积289.6平方公里,水稻常年播种面积14.8万亩。产业园内水稻种植主要以丝苗米品种为主,良种覆盖率98%,水稻机耕率97%,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82个百分点,近几年产业和效益年均增长10%以上。
在汕头人多地少的现实约束下,全市粮食生产位居全省前列,保持较高发展水平,这背后靠的就是精细农业。
无独有偶。曾入选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的汕头市澄海区蔬菜产业园,同样是精细农业的典型,该产业园曾创造了一年亩种植12造、亩最高收入15万元的高复种高创值奇迹,有“世界第一菜园子”美誉。多年来,每天下午,一些大型超市大货车总会驶到该产业园,向农民收购新鲜蔬菜,这些新鲜蔬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送往潮汕及珠三角地区,从田间地头直达群众餐桌。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是自然生态的重要承载,是社会生产生活的最基本单元。乡村美,汕头才更美。
漫步澄海前美村探寻悠久的历史和典雅的潮汕民居,到水清竹绿的龙湖旦家园尝一尝新鲜出土的竹笋,前往潮南东华村体验绿色乡村生态游……自从汕头在全省率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汕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环节。以往,由于机制、管理、投入等因素的制约,汕头的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非常突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形象写照。
从2017年起,汕头把创管引向农村,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力量推进“三清三拆”、露天粪坑、畜禽养殖三项整治,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以处理生活垃圾为例,目前,“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已基本健全,“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已建成并使用,村庄保洁基本做到了全覆盖。
笔者从汕头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眼下,汕头美丽乡村建设迈向“提挡升级”,注重在乡村风貌塑造上下“绣花”功夫,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提速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积极引导各地建设乡村风貌示范片,打造农村形态之美,让乡村更具活力。
目前,汕头市已建成第一批96个村(社区),涌现出澄海区菊池村、前美村、樟林古港,龙湖区旦家园社区,潮南区田区、简朴村,金平区沟南社区,濠江区岗背社区,潮阳区桥陈村、和舖社区,南澳县吴平寨村、澳前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第二批238个村(社区)已完成整治建设编制规划并进入施工阶段。
此外,在今年6月启动的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中,汕头市有沟南社区等9个村居、潮阳区山海农耕精品线条线个村居分别参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广东特色名村”,展现千姿百态的汕头美丽乡村。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中,汕头市潮南区东华村晋级第二轮,进入全省十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汕头乡村振兴阶段成果和成效亮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关键是人才振兴,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从现实来看,发展现代农业,着眼点是“人”,有什么样的农民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和农村。
“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们梦想和机会,国家有需要,我们一定要尽己所能。”日前,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来自汕头潮阳的马学杰位列其中。
马学杰是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受父亲马镇顺的影响,“80后”的他对农业也有着极高的热情。2004年12月,马学杰从部队退伍返乡,看到父亲一个人管理几千亩水田,当即决定帮助父亲“挑担子”,负起责任。于是,受父亲鼓舞,他开始跟着父亲踏踏实实当一个农民。2019年,他们创办的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及周边2600多户种粮大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覆盖了潮阳、潮南两区,作业服务面积达6万亩,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疫情期间,部分市民集中采购大米导致各大超市和粮油店一时供应紧张。为了使各大超市和经销商有充足的粮食供应,马学杰带领员工开仓装车,以原价销售供应市场,共开仓放粮5000多吨,保障了1000万人的粮食供应,以此稳定市民情绪。此外,马学杰还通过多方协调沟通、多渠道寻找途径,迅速采购1200瓶消毒液、2000瓶免洗抑菌洗手液等防疫应急物资,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了一份力量。
作为与马学杰一样优秀的新农人,“80后”的陈燕鹏也可圈可点。今年35岁的陈燕鹏,2010年从部队退伍后回到汕头创业。在10年时间里,他做过电商,拍过电影,搞过农业,玩过直播带货,一直在创业的道路上作出新的尝试,并取得新的突破。2019年9月,陈燕鹏荣获“汕头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0年1月,他荣获汕头市市级乡土人才“青年农民能人”称号。
今年9月,汕头市“新农人”陈燕鹏有了新的身份——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保税产业学院电子商务班特聘讲师,为该学院大三学生讲授“国内电商实战”课程。这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探索,亦是陈燕鹏为培养发掘更多乡土青年人才的主动实践。
实际上,纵观陈燕鹏所从事的领域,看似“跨界”,却始终不离“农业农村”这一主阵地。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希望通过我所做的,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农业工作者,把‘农民’当成一份职业,带动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只有这样,农村才能发展得更好。”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与马学杰、陈燕鹏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很多,他们遵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农业农村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用勤劳的双手、创新的理念、新型的农技将幸福耕耘在广阔的田地里,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5.86亿元,比1980年实际增长17倍kb体育。
●汕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2017年以来,汕头对于未纳入省补助的348个涉农社区,参照省每村补助1000万元的标准,市、区两级财政分5年相应安排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4.8亿元。
●2016年以来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汕头全面落实好低保、教育、医疗、住房等“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惠民政策,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等开发式扶贫措施。全市累计落实各级财政精准扶贫开发资金12.26亿元,实施到户帮扶项目9.6万个。
●2019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较2018年增长9.2%),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比例缩小到1:1.77。
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部的东华村,原本是当地人眼中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华侨优势的“三无村”。但如今,这个练江下游南岸的纯农村居却成为了“网红村”。
率先提出实现雨污分流,使用智慧乡村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建设全区首个4A级旅游厕所,村民变股民创新发展模式……靠着一代代东华人的奋斗和建设,东华村不断实现蝶变——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kb体育,还致力打造粤东地区首个雨污分流建设示范村、首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首个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
漫步东华村,随处可见田园式的“微景观”,道路洁净且井然有序,各种精心打造的景致已现雏形。
全长2000多米的华南路,路旁住户利用庭前院后的边角地种植蔬菜,郁郁葱葱不输花草;路旁已完工的亲水木栈道及花架,全部采用老寨淘汰的门板建造而成,“化腐朽为神奇”的思路令人称奇;寨前池的铁护栏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村里在改造时采用仿木质水泥护栏,既美观耐用又节省了建设费用。
东华村的美,得益于东华人对乡村振兴的独特理解和大胆探索。东华村地处练江下游,环境整治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要先处理好生活污水的排放。
“我们提出要实现全村雨污分流。”东华村村委会主任翁木宏介绍说,该村现有820户共4300多人,村内将铺设总长1万多米的污水支管将各家的生活污水纳入截污干管,所有生活污水被输送到附近的陇田污水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收集的雨水经雨水花园净化后排入水体,届时全村的河涌水质将大幅改善,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除了实现雨污分流,2018年9月,东华村还启动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200余万元建设51个项目。其中包括培训村民使用智慧乡村系统推进垃圾分类;设计建设全区首个配套第三卫生间、母婴室、亲子区等设施的标准4A级旅游厕所;采用能长草的生态袋对水体驳岸进行加固等。
在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的基础上,近年来,东华村在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过程中,也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成立合作公司,对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进行建设管理经营,按照“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人力变人才”的思路,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产业优先、村企合作、富民兴村。
东华村委托北京大学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并与深圳前海海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注册成立汕头市耕梦家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2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等项目。
在具体推进方面,把村里的部分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和基础设施作价参股,在合作公司中成为股东,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所有村民也因持有股份而变成股民,按照“村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模式,确保土地每年都有基本的租金收益,按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份额先行分配,如公司实现盈利再分红给股民。
借助合作公司实施市场化运作,东华村计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将该村的蔬菜、大米、水果、养殖鱼类等优质农产品转化为商品kb体育,加强宣传推广和品牌培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及发展乡村旅游拓展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