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X24小时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

西安kb体育、河南、天津……多地防控形势仍严峻疫情爆发750天我们的城市变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3-08-31点击数:

  kb体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2019年12月首次发现报告之后,迅速席卷全球,已经超过了750天。

  2021年12月23日,西安实行封闭式管理,又一座人口千万的大城市,因疫情被迫按下“暂停键”。

  新冠疫情的到来让我们意识到了城市的脆弱性,在反思过去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城市的宜居性有了新的认识。

  2021年6月,英国《经济学人》公布了2021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新西兰奥克兰获得第一名,理由是新西兰成功围堵了新冠疫情,让人们能够享受和疫情前一样的正常生活。

  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大连、广州、青岛等城市,也都因为疫情控制得好而进入了宜居城市排行榜的前列。

  不少城市管理者和建筑设计师,都希望以疫情为契机,推动城市规划革命,让城市变得更适合人类居住。

  疫情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疫情期间人们减少了社交活动、外出就餐,不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的时间和消费局限在社区内。

  这或许会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引发一场革命,促进去中心化的城市空间新秩序。将城市空间转变为由独立且互联的“完整社区”所构成的空间网络,以保证人们的所有日常事务都只需步行或骑自行车15分钟内即可完成。

  上海是我国最早实施“15分钟生活圈”理念的城市,如今这一做法已被国内众多城市追随采纳。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正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呈现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演绎、案例展示和场景体验等内容,全面体现了社区的多样性、特色性与成长性。

  巴黎的“15分钟城市”,勾画了更加宏大的蓝图,试图在生活圈内达成职住平衡,让居民的生活、工作、娱乐、教育都能在15分钟的生活圈内完成。

  瑞典则将这一理念升级为“1分钟城市”,更加关注家门口的公共空间,将你家门前的咖啡馆,或是商店门前的道路,都转变为更加舒适的空间,瑞典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所有的街道都健康、可持续并充满活力。

  在城市中规划建设大量的绿色生态空间,不仅可以鼓励人们增加户外运动,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扩大通风量,减少空气污染,同时也能起到隔离作用,让人们更能在这场全球疫情面前自由呼吸。

  比如纽约中央公园是曼哈顿最经典的城市空间之一,在疫情中成了城市最重要的“弹性空间”,在中央公园开阔的草坪中,人们建起了临时医疗建筑群,作为紧急医疗场所,为纽约这座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应急空间。

  在我国,做得最好的城市是深圳。如今,深圳已经是“千园之城”。据统计,截至2021年,深圳的公园已经多达1206个,公园总面积约为399平方千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7%。散落在高密度社区,选址灵活、触手可及的“口袋公园”,在我国也越来越常见,比如在河北省,至今已建成4595个“口袋公园”。

  深圳的公园让我们相信,都市里也有我们向往的田园生活(图源:pixabay)

  2021年3月,Uber科技公司在旧金山开设了新的总部,两座大楼外立面以玻璃板为主材质,以一座透明天桥连接,外立面的180块玻璃板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这些玻璃板能全天候自动开合,实现了更好的自然通风和温度调节。

  新冠病毒的蔓延凸显了建筑中充分通风的重要性,同时设计者也要反思以往大楼对暖气和空调的过度依赖。SOM为此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他们设计的办公建筑,将新鲜的空气引入建筑物中以改善密集社区外部的通风。

  被隔离久了,“户外”成了这两年生活方式的关键词,室内外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阿姆斯特丹艺术中心Mediamatic发起了一个名为Serres Séparées 的项目。该项目在河边放置了 5 个与花房温室类似的五角形玻璃房子,每间房子只允许来自同一家庭的两位食客用餐,以保持相对安全的社交距离。

  建筑师隈研吾操刀了Snow Peak LAND STATION HAKUBA的设计,他用木结构把雪花的形象放进屋檐下,并延续到室内的设计,希望人们身处室内也能产生置身户外的美好错觉。

  建筑师过去的常规手法是如何在户外的场地里做室内的空间,后疫情时代,建筑设计的思考逻辑或许应该反过来了。

  近日,Vicente Guallart赢得了中国后疫情时期自给自足型城市设计竞赛。该方案的基地位于中国雄安,它将农业与城市设计相结合,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

  该方案共包含四个街区,采用了大量木材和被动设计策略,涵盖了公寓、办公室、游泳池、商店、美食广场、幼儿园、行政中心、消防站等各类基建设施。

  所有的建筑物都会配备相应的都市农耕区,以满足居民们每日的食物所需,每栋建筑物也都会形成各自的内部“新陈代谢”系统,以满足能源生产、水资源循环、食物生产和材料再利用的需求。

  不少建筑师将注意力转向了农业与建筑的结合。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了位于上海的“光明城市垂直农场”项目,该项目在提供商业和办公的综合空间的同时,人们也可以在大楼中种植生产自己的食物。

  出于公共卫生安全考虑kb体育,疫情期间人们尽量避免搭乘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设施,也由于不少城市停车场所有限,私家车或出租车等出行方式也并不是那么方便。因此,骑自行车等传统交通方式在疫情期间成为出行的新趋势、新时尚。

  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已经开放了75.6千米的临时自行车道;纽约也开始试行11.2千米长的“开放骑行街道”以缓解公园的拥挤,奥克兰、墨西哥城等数十个城市都开始了类似的尝试。

  残疾人和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高危易感人群,我们的城市应该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和生活福祉,为所有人服务。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规划让人十分期待。这一区域总开发建筑面积约520万平方米,规划人口约25万,将以企业总部大厦、行政办公建筑、国际会议中心、深圳湾学院、展览馆、开放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市政设施等为载体,打造无障碍办公商务、会议交流、文化生活、居住生活、休闲游览、零售购物、生活服务、康复医疗等生活办公无障碍场景;并以地图、无障碍标识导引系统、无障碍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等物理空间与技术设施为载体,打造无障碍空间导引、信息支持、服务响应、应急救援、教育体验等无障碍场景。

  一个理想的城市环境,一定是能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和正常的生活。即使是身体各个方面都非常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会在某一个特殊的时期,需要借助一定的物力、人力帮助才能够出行。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实际上是服务所有人的。

  相信我们可以确保城市中的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并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未来,不让任何人掉队。

  从1854年,流行病学的创始人约翰·斯诺发现被污染的水井是伦敦霍乱爆发的源头时起,人们就知道了城市公共设施与疾病的蔓延密切相关。

  在世界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的传染性疾病疫情和公共卫生危机,都给大都市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并成为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频发,城市设计与建造模式也应该随之升级,去应对城市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这两年,你的城市有什么可喜的变化?你眼中疫情后的城市是什么样的?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吧!

  《Vicente Guallart赢“中国后疫情城市竞赛”,自给自足的雄安新城》(Archdaily)

  《什么样的街道,可以让人停下来打招呼?》(《三联生活周刊》,口述:李迪华,整理:孙小野)

  《后疫情时代︱全球专家建议: 疫情后请为所有人建设城市 - 疫情期间的平等与无障碍》(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作者:Citipedia)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微信咨询
kb体育·(中国)网页版官方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