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X24小时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

kb体育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8-31点击数:

  kb体育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2020年度分红派息预案:以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股份为基数,每10股送人民币约1.8088元(含税)现金股息。

  公司为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围绕“大交通”、“大城市”, 核心业务领域分别为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国内及全球港口、航道、吹填造地、流域、道路与桥梁、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筑及环保等相关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公司凭借数十年来在多个领域的各类项目中积累的丰富营运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为客户提供涵盖基建项目各阶段的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包括搜集项目信息、资格预审、投标、执行项目,以及在完工后向客户交付项目。本公司制订了一套全面的项目管理系统,涵盖整个合同程序,包括编制标书、投标报价、工程组织策划、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合同履行、项目监控、合同变更及项目完工与交接。其中,公司的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业务均属于建筑行业,主要项目运作过程与上述描述基本一致。

  公司在编制项目报价时,会对拟投标项目进行详细研究,包括在实地视察后进行投标的技术条件、商业条件及规定等,公司也会邀请供货商及分包商就有关投标的各项项目或活动报价,通过分析搜集上述信息,计算出工程量列表内的项目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百分比加上拟获得的项目毛利,得出提供给客户的投标报价。

  公司在项目中标、签订合同后,在项目开始前通常按照合同总金额的10%-30%收取预付款,然后按照月或定期根据进度结算款项。客户付款一般须于1-3个月之内支付结算款项。

  在上述业务开展的同时,公司于2007年开始发展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以获得包括合理设计、施工利润之外的投资利润。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根据市场环境、政策形势、行业需求的变化,始终严把投资环节关键关口,不断推动“价值投资”理念走深走实。具体情况请见“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章节。

  本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的设计与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船船队。本集团拥有37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足迹遍及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特区和世界139个国家和地区。

  本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拥有领先的专业能力与健全的产业链条。本集团承揽了建国以来绝大多数沿海大中型港口码头的设计与建造,并参与境外大量大型港口的设计与建造,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中国境内,与本集团形成实质竞争的对手相对有限。

  本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道路与桥梁设计及建设企业,实现了从单一产业链到全产业链(规划策划、可行性研究、投融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资产处置)、从国内到国外、从公路到大土木行业的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全过程一体化服务产业格局。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以及跨江、跨海桥梁的设计及建设方面具有领先的技术力量、充足的资金能力、突出的项目业绩、丰富的资源储备、良好的信誉等优势。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资本进入基建行业的速度逐步加快,与本集团形成竞争的除了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基建建设企业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金融企业等其他社会资本也将参与竞争。

  本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之一,凭借自身出色的建设水平和优异的管理能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但与中国境内两家传统铁路基建企业在中国区域的市场份额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然而在境外市场方面,公司成功进入非洲、东南亚等铁路建设市场,建成运营及在建多个重大铁路项目,市场影响力举足轻重。在铁路基建设计业务方面,本集团在“十一五”期间进入该市场领域,正在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目前主要处在市场培育期。

  本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疏浚企业,在中国沿海疏浚市场有绝对影响力。经过多年发展,在核心装备、专业优势、科技实力、信用评价、公共形象、行业品牌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竞争优势,覆盖港口疏浚、航道疏浚、吹填造地、流域治理、浚前浚后、环境工程等领域的规划、咨询、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等全产业链。本集团拥有目前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疏浚团队,耙吸挖泥船的总舱容及绞吸船的总装机功率居全球首位。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激励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公司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公司成立了科技创新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导小组,大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拥有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与产业化研发于一体的“三级三类”平台体系,组建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公司高端科技智库,作为公司的外脑、智囊团和思想库,搭建对外高端引智与合作平台。此外,公司拥有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院士工作站,依托创新平台以及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创建人才、团队、平台“三位一体”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系统地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复杂自然条件下公路筑养、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大跨径桥梁、长大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公铁两用桥施工、离岸深水港、外海快速筑岛、深水沉管隧道、风电基础安装施工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跻身国际领先行列。超大直径隧道盾构机制造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整机国产化和产业化,达到了与欧美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水平。BIM、北斗卫星、高分遥感等应用技术发展较快,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本集团拥有38项特级资质,其中包括:10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5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1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本集团现有各类主要工程承包资质750余个、工程咨询勘察设计资质200余个,其中包括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8个;另有监理、测绘、检测、对外经营等多种业务资质。

  2020年, 本集团获取一级及以上建筑资质26项,极大支撑了市场开拓的步伐。

  2020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坚持精心谋划部署,精准发力攻坚,统筹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不断拓展市场布局,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内生发展与外延增长“两条腿”走路,生产经营实现新跃升,科技创新持续深化,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2020年,本集团新签合同金额为10,667.99亿元,同比增长10.59%。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29,103.22亿元。

  2020年,境外市场有力抗击疫情以及复杂政治环境影响,市场开拓精准发力,本集团各业务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实现2,049.89亿元(约折合297.43亿美元),同比增长4.68%,约占本集团新签合同额的19%。经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集团共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2020年,本集团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769.28亿元 (境内为1,723.26亿元,境外为46.02亿元 ),同比减少11.70%,约占本集团新签合同额的17%,本集团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额为1,988.92亿元。

  2020年,全国上下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我国经济先降后升,国民经济稳定恢复,主要指标完成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全年实现增长2.3%。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9%,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9.5%,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8.6%,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5%,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0.2%,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2.2%。

  为对冲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上半年国家出台了政府专项债、减税降费、降低PPP项目资本金比例、鼓励基础设施REITs试点等系列利好政策,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伴随国家财税金融等逆向提振政策和各地稳增长措施落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有力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正在形成并快速发展,多地推出重大建设投资计划,建筑市场获得恢复性、补偿性增长机遇和市场空间。

  2020年,公司奋力拼搏共克时艰,在披荆斩棘中展现“大国重器”的担当作为。大连湾海底隧道完成首节沉管安装,实现寒冷地区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中交怒江连心桥正式通车,创造了亚洲单跨顶推跨径最大记录;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国内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长城号”下线,标志着中国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依靠国外品牌时代的终结。一个个超级工程和超级装备背后,是中交方案、中交力量、中交功夫的硬核体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增长难题交叉发酵,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极大冲击,西方主要经济体对外政策失衡,反全球化逆风、贸易保护、民粹主义安全威胁叠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加大。然而,投资和发展基础设施仍是全球主要国家提振经济的重要解决方案。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健康之路、合作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各国的共同努力方向。

  2020年,公司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践行战略上勇当先锋,为深化中外经贸合作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树立了榜样;在市场开拓上奋发作为,实现了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大背景下非常难得的逆势增长;在行业地位上保持领先,国际化经营业绩连续6年在ENR国际承包商250强排名中保持在前列,连续14年位居亚洲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首位。这一年,公司顶住压力、鏖战攻坚,稳步推进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全面复工,喀喇昆仑公路二期二级路段顺利通车,蒙内铁路疫情期间安全高效运行,充分彰显公司作为央企“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基建建设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在国内及全球兴建港口、道路与桥梁kb体育、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筑及环保等相关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按照项目类型划分,具体包括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海外工程等。

  2020年,本集团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为9,508.83亿元,同比增长11.62%。其中,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2,016.67亿元(约折合292.61亿美元);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750.15亿元,本集团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1,970.69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26,027.29亿元。

  按照项目类型及地域划分,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境外工程的新签合同额分别为379.42亿元、2,769.07亿元、154.55亿元、4,189.12亿元、2,016.67亿元,分别占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的4%、29%、2%、44%、21%。

  本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建设企业,承建了建国以来绝大多数沿海大中型港口码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本集团形成实质竞争的对手相对有限。

  2020年,本集团于中国境内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为379.42亿元,同比增长33.58%,占基建建设业务的4%。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30.29亿元。

  2020年1-11月,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沿海与内河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为1,178.42亿元,同比增长14.39%。沿海港口逐渐向资源整合、智慧化升级改造、综合性大型枢纽港口、资源型港口建设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公司围绕“江河湖海优先”战略,聚焦长三角、粤港澳等重要区域,对接沿海、沿江及运河枢纽港建设、码头升级改造需求,挖潜扩能增效,成功实施揭阳港大南海东岸航道及防波堤项目、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牢牢守住传统业务行业龙头地位。

  本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道路及桥梁建设企业之一,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以及跨江、跨海桥梁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与本集团形成竞争的主要是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基建建设企业。

  2020年,本集团于中国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为2,769.07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9%。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606.96亿元。

  2020年1-11月,按照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公路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为22,569.07亿元,同比增长11.50%。疫情后出台的多项稳增长政策成效显著,地方政府专项债落地使用,叠加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的推进,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从各方面得到强力支持。各省积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扩容繁忙通道、加强省际通道、完善纵向通道,实施国家高速公路补断畅卡建设工程。

  2020年,公司加大现汇市场拓展能力,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和业务组合,依托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成功获得德州至上饶国家高速公路合肥至枞阳段工程、江苏省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126省道南京段改扩建工程等多个大型项目,巩固了公司在高等级公路及大型桥隧市场的前端地位。同时,进一步发挥公司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投资并建设贵州省德江至余庆高速公路BOT项目、山东省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BOT项目等,促进公司业务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

  本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之一,凭借自身出色的建设水平和优异的管理能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但与中国境内两家传统铁路基建企业在中国区域的市场份额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然而在境外市场方面,公司成功进入非洲、东南亚等铁路建设市场,建成运营及在建多个重大铁路项目,市场影响力举足轻重。

  2020年,本集团于中国境内铁路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54.55亿元,同比下降8.77%,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77.36亿元。

  2020年,公司加大铁路经营力量投入,成功签约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站前工程等现汇项目,还投资建设新疆淖毛湖至将军庙货运铁路项目,正式进入货运铁路全产业链建设市场。

  铁路“十四五”将围绕完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大力推进城际铁路,加快发展市域铁路,完善路网布局,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未来,公司将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探索建投运一体化管理、市场与生产一体化管控,打造“中交铁道”品牌;盯紧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锚定川藏铁路、沿江高铁通道等重要铁路干线项目,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本集团广泛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城市综合管网等城市建设,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同时,公司加快生态环保、城市水环境治理等新兴产业布局,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2020年,本集团于中国境内城市建设等项目新签合同额为4,189.12亿元,同比增长21.01%,占基建建设业务的44%。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989.52亿元。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国家和人民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城市建设开始向纵深服务发展,城市更新力度加强,与民生、环保相关项目加码,政府财政持续加大对城市公用事业的投资比重,城市快速路改造、市政管网建设、城市交通梳理、老城区改造、人居环境及生态提升等市政业务市场容量不断增加,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点。

  公司深度融入城市更新行动,从紧盯项目向经营城市转变,从满足需求向引导和创新需求跃迁。聚焦打造文化城市、宜居城市、韧性城市、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签约上饶市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综合试验场项目、杭州市富阳区银湖安置房项目、济南长清产业新城项目等重点城市项目,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增强。在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持续发力,在天津、南京、成都等重要区域实现滚动落地。通过高端运作、内部协同、外部联合、区域深耕等精准发力措施,先后实施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项目、高新区沣河及潏河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多个水环境治理和水利建设项目。

  本集团基建建设业务海外工程范围包括道路与桥梁、港口、铁路、机场、地铁、建筑等各类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2020年,本集团基建建设业务中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2,016.67亿元(约折合292.61亿美元),同比增长7.39%,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1%。其中,以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形式确认的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投资BOT项目合同额为46.02亿元(约折合6.68亿美元)。此外,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32个,总合同额191.75亿美元,占本集团全部境外新签合同额的64%。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道路与桥梁、建筑、港口、铁路、城市建设等项目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1%、19%、5%、4%、41%。

  按照项目地域划分,非洲、东南亚、大洋洲、港澳台、其他等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6%、20%、13%、8%、23%。

  2020年,面对异常严峻的外部形势,公司克服疫情影响,深入践行海外优先战略,在全球打响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岛品牌。加强对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深化布局“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市场开发取得系列成果。联合葡萄牙莫塔-恩吉尔中标墨西哥玛雅铁路第一标段,实现公司在墨西哥政府现汇类工程的首次突破;签署莫桑比克莫安巴水利枢纽项目,成为中非合作又一重要成果;实施新加坡大士综合垃圾处理厂EPC项目kb体育,城市全生态服务体系持续补强。

  此外,公司格外关注风险管控,按照“预案实用化、资源国际化、管理常态化、手段多元化、指挥可视化,提前预判、提前预警、提前部署、提前行动”的工作思路,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公司整体海外优势,提升国际资源和跨区域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安全利益保护和海外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妥善应对海外各种公共安全威胁,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队伍建设体系、预案体系、培训演练体系、保障体系、信息化的风险控制措施。

  基建设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咨询及规划服务、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顾问、工程测量及技术性研究、项目管理、项目监理、工程总承包以及行业标准规范编制等。

  本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企业,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公路、桥梁及隧道设计企业,在相关业务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与本集团相比,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但是,中低端市场领域正在涌入更多参与者,市场竞争呈加剧态势。

  在铁路基建设计业务方面,本集团在“十一五”期间进入该市场领域,目前主要业务分布于海外铁路项目以及国内轨道交通项目。

  2020年,本集团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为477.30亿元,同比增长0.47%。其中,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20.33亿元(约折合2.95亿美元),占基建设计业务的4%;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8.23亿元,本集团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7.90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1,297.43亿元。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勘察设计类、工程监理类、EPC总承包、其他项目(含PPP类项目)的新签合同额分别是142.74亿元、9.26亿元、281.12亿元、44.18亿元,分别占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的30%、2%、59%、9%。2019年同期,上述项目的新签合同额分别占比为28%、2%、52%、18%。

  2020年,公司获得的境内勘察设计类项目规模较上年大幅提高,主要为随着系列“稳增长”、“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基建新项目陆续快速推出,基建设计成长空间较高且先行受益。公司切实发挥规划设计的龙头作用和牵引作用,强化内外协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收获了大量西南省份高速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并且不断推进以全过程咨询和高质量服务的规划咨询设计和工程一体化模式,获得广西省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泊位工程、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等项目。

  疏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基建疏浚、维护疏浚、环保疏浚、吹填工程、流域治理以及与疏浚和吹填造地相关的支持性项目等。

  本集团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疏浚企业(以耙吸挖泥船的总舱容及绞吸船的总装机功率计算),在中国沿海疏浚市场有绝对影响力。

  2020年,本集团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为588.37亿元,同比增长11.47%。其中,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8.82亿元(约折合1.28亿美元);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0.90亿元,本集团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10.33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1,700.65亿元。

  2020年,按照购船计划,没有专业大型船舶加入本集团疏浚船队。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集团拥有的疏浚产能按照标准工况条件下约7.84亿立方米。

  2020年,沿海疏浚业务市场规模较往年增幅明显,市场热点维持在南方区域;内河航道、水库、湖泊清淤业务迎来新的增长点;然而吹填业务受围填海管控及海洋环保政策的制约依然比较低迷。

  面对挑战与机遇,本集团坚持市场首位,围绕大江大河大湖大海,探索创新流域治理项目,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构建了“传统、新兴、投资、海外”四轮驱动的稳健发展格局。一是传统业务板块稳步发展,中标湛江东海岛软基处理工程、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徐圩航道疏浚工程、唐山曹妃甸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多个重大项目,实现重点跟踪项目零丢标。二是以治水为核心进军流域治理项目,并成功进入城市综合开发、市政水利基础设施等新市场,斩获菏泽市万福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成都双流区怡心湖C片区流域综合治理开发项目等多个大项目,初步构建了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的“中交方案”。三是海外业务获得新发展,克服诸多不利因素,成功助推本集团签约菲律宾马尼拉湾帕塞吹填项目,合同额7.8亿美元,这是本集团在海外承揽的最大吹填造地项目。

  2020年,本集团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93.49亿元,同比下降25.01%。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77.85亿元。

  自2019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放宽、下调部分项目资本金比例、推出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等一系列政策均指向松绑政府、企业资金限制,巩固基础设施投资体量。另一方面,国家加快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增加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传统基建与“新基建”融合发展,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发展提供新动能。

  公司坚守价值投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控制投资规模,围绕“大交通、大城市”领域,紧盯国家“两新一重”项目,将主业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努力发挥持续创新的能力,做优做强投资业务。过去一年,中标重庆市万州区北部新城新型城镇化项目、济南长清产业新城项目,跑出大城市、大体量项目“加速度”;斩获湖北宜昌夷陵长江大保护、山东省寿光市弥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多个环保项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策划广东省佛山地铁二号线林岳车辆段TOD项目、杭州富春湾新城杭黄高铁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创新公司土地利用和轨道交通联动开发新模式。

  2020年,公司全面强化管控制度体系,稳步加强全过程监管,严控投资风险。颁布《投资业务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筑牢投资安全“防火墙”;持续开展直属投资项目和重点监控项目综合督查,严控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稳步推进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时、动态实现项目监测与预警。

  2020年,公司紧密结合国家政策环境形势,紧随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以“控总量、优增量、提质量”为主线,聚焦重要区域,拓展重大市场,优化业务布局,来自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769.28亿元,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1,988.92亿元。其中:BOT类项目、政府付费项目、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确认的合同额分别是480.85亿元、1,003.11亿元和285.32亿元,分别占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的27%、57%和16%。

  本集团政府付费项目累计签订合同额为6,019.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2,696.03亿元,累计收回资金为682.26亿元。

  本集团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累计签订合同预计投资金额为3,363.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964.32亿元,已实现销售金额为739.02亿元,实现回款为514.99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经统计(本集团对外签约并负责融资的并表项目,如有变化以最新统计数据为准),本集团BOT类项目累计签订合同投资概算为4,347.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2,248.34亿元。特许经营权类进入运营期项目24个(另有12个参股项目),2020年运营收入为51.58亿元,净亏损为43.56亿元(其中,疫情期间国内高速公路免收车辆通过费直接影响约14亿元)。

  注:计算本报告期末基本每股收益时,已扣除永续中期票据的利息8.6789亿元和优先股发放的股息7.1750亿元。

  2020年7月27日,公司按期支付公司债券“19中交G1”和“19中交G2”存续期内第一年的利息。2020年8月10日,公司按期支付公司债券“12中交02”和“12中交03”存续期内第八年的利息。2020年8月17日,公司按期支付公司债券“19中交G3”和“19中交G4”存续期内第一年的利息。2020年11月14日,公司按期支付公司债券“19交建Y1”存续期内第一年的利息。2020年12月25日,公司按期支付公司债券“19交建Y3”存续期内第一年的利息。报告期内,公司债券“20交建Y1”未到付息兑付日期,无付息兑付情况发生。

  2020年4月26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第二期)跟踪评级报告(2020)》确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A,“19交建Y1”和“19交建Y3”的债项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

  2020年4月28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与相关债项2020年度跟踪评级报告》确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A,“12中交02”和“12中交03”的债项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表明公司偿债能力及债券安全性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2020年4月29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第二期)跟踪评级报告(2020)》确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A,“19中交G1”、“19中交G2”、“19中交G3”、“19中交G4”的债项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表明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债券安全性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2020年8月10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确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A,“20交建Y1”和“20交建Y2”的债项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表明公司偿债能力及债券安全性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上述评级结果与2019年度评级结果相同,相关评级报告已刊登于上交所网站。

  报告期内,资信评级机构因公司在中国境内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对公司进行评级,评定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不存在评级差异的情况。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于2020年2月26日起终止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承做的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由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承继。中诚信国际将在债券存续期内每年出具一次定期跟踪评级报告,并在债券存续期内根据影响评级报告结论的重大事项进行不定期跟踪评级。

  2020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坚持精心谋划部署,精准发力攻坚,统筹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不断拓展市场布局,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内生发展与外延增长“两条腿”走路,生产经营实现新跃升,科技创新持续深化,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2020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75.86亿元,上年同期为5,554.46亿元,增长12.99%。其中,各业务来自境外地区的收入为991.25亿元(约折合151.92亿美元),约占本集团收入的15.79%。上年同期为961.50亿元,约占本集团收入的17.31%。

  实现毛利817.35亿元,上年同期为709.91亿元,增长15.14%。毛利率达13.02%,较上年同期增加0.24个百分点。

  营业利润253.83亿元,上年同期为264.77亿元,减少4.13%。营业利润率达4.04%,较上年同期减少0.72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为254.50亿元,上年同期为266.00亿元,减少4.3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06亿元,上年同期为200.13亿元,减少19.02%。每股收益为0.90元。

  营业收入为6,275.86亿元,上年同期为5,554.46亿元,增长12.9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6,235.27亿元,上年同期为5,513.57亿元,增长13.0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基建建设业务、基建设计业务、疏浚业务、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为14.07%、5.40%、11.00%、17.28%(全部为抵销分部间交易前)。

  新签合同额为10,667.99亿元,上年同期为9,646.83亿元,增长10.59%。未完工合同额为29,103.22亿元,其中,已签约未开工合同额约为7,588.24亿元,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额为21,514.98亿元。详见本报告“公司业务概要”章节及本章节中关于行业、产品或地区经营情况分析的描述。

  基建建设业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98.75亿元,增长14.07%;主营业务毛利为661.04亿元,增长15.35%;毛利率为11.81%,增加0.13个百分点。

  基建建设业务收入增加,主要由于境内公路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收入增加所致。毛利率改善主要由于境内交通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在建造期盈利水平较高所致。

  基建设计业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99.96亿元,增长5.40%;主营业务毛利为72.49亿元,减少0.48%;毛利率为18.12%,减少1.08个百分点。

  基建设计业务收入增加而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大型综合性项目收入贡献进一步增加而盈利水平相对较低所致。

  疏浚业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2.40亿元,增长11.00%;主营业务毛利为59.25亿元,增加31.91%;毛利率为15.49%,上升2.45个百分点。

  疏浚业务毛利水平上升主要由于高毛利水平的传统疏浚业务进入施工高峰期导致收入增加所致。

  其他业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为116.4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99.27亿元;主营业务毛利为9.8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8.94亿元;毛利率为8.46%,而上年同期为9.01%。

  营业成本为5,458.51亿元,上年同期为4,844.55亿元,增长12.67%。其中,主营业务成本为5,430.04亿元,上年同期为4,815.06亿元,增长12.77%。主营业务成本增长主要由于:基建建设业务、基建设计业务、疏浚业务、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分别为13.90%、6.80%、7.87%、17.99%(全部为抵销分部间交易前)。

  综上,公司综合毛利为817.35亿元,上年同期为709.91亿元,增长15.14%。其中,主营业务毛利为805.23亿元,上年同期为698.51亿元,增长15.28%。

  综合毛利率为13.02%,上升0.2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2.91%,上升0.24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为11.80亿元,上年同期为11.75亿元,增加0.47%。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19%,下降0.02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为198.70亿元,上年同期为218.23亿元,减少8.95%。管理费用的减少主要由于受疫情影响,差旅交通费等均下降。

  研发费用为200.94亿元,上年同期为126.17亿元,增长59.26%。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由于新增多个项目研究开发支出所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20%,上升0.93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净额为82.54亿元,上年同期为60.87亿元 ,增加35.60%。财务费用净额变动主要是以美元为主的外币汇兑损失的增加及费用化利息支出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2%,上升0.22个百分点。

  减值损失规模增加,主要由于受疫情影响,应收款项周转放缓,计提减值增加所致。

  投资收益的大幅减少主要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以权益法核算的特许经营权项目的收益水平受国内

  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影响,以及处置子公司投资收益较上期减少较多所致。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主要由于投资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所致。

  营业利润为253.83亿元,上年同期为264.77亿元,减少4.13%。

  所得税费用为61.01亿元,上年同期为50.69亿元。有效税率为23.97%,上年同期为19.06%。

  所得税费用及有效税率增加主要由于应纳税收入增加,以及非应税投资损失增加所致。

  利润总额为254.50亿元,上年同期为266.00亿元,减少4.3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06亿元,上年同期为200.13亿元,减少19.0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主的减少要由于净利润下降,及少数股东损益增加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138.5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净流入53.83亿元。主要由于收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增加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1,056.87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660.27亿元。主要由于随交通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发展,相关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投资支出增加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936.87亿元,上年同期为514.88亿元。主要由于取得借款、发行债券及其他权益工具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1) 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3月18日,到期日:2020年4月18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50%;

  (2) 2020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4月8日,到期日:2020年9月30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63%;

  (3) 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4月15日,到期日:2020年10月13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67%;

  (4) 2020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6月8日,到期日:2020年12月6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30%;

  (5) 2020年度第五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7月17日,到期日:2020年11月13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49%;

  (6) 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日:2020年8月11日,到期日:2023年8月13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3.85%;

  (7) 2020年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可持续公司债券(第一期)(品种一),发行日:2020年8月11日,到期日:2023年8月13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3.85%。

  (8) 2020年度第六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10月9日,到期日:2020年12月15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49%。

  (9) 2020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发行日:2020年10月15日,到期日:2023年10月19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4.34%。

  (10)2020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发行日:2020年12月25日,到期日:2022年12月29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3.85%。

  1.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主要由于预计一年以内收款的长期应收款增多所致。

  6.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主要由于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增加所致。

  12.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由于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所致。

  2020年,资本性支出488.15亿元,上年同期为479.18亿元,增加1.87%,主要是由于基建建设和疏浚业务的资本开支增加所致。其中:基建建设业务中,本期投入BOT特许经营权支出为335.70亿元,上年同期为318.40亿元。

  注:2020年起,公司利用大数据手段,在手未完成合同额实现线上生产经营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更加准确科学化。

  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总金额29,103.22亿元。其中,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开工项目金额7,588.24亿元,在建项目中未完工部分金额21,514.98亿元。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

  根据近期所下发的“十四五”建设相关文件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基调,国家将于“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新基建建设、传统基建补短板及相关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具体来看,包括: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集群kb体育、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建设;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聚焦“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大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美战略博弈长期化且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疫情带来巨大变量,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全球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纵观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公司将以面向世界、聚焦建设、突出主业、专注主业的发展思路,按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抢抓变革机遇,进一步拓展境内外市场,调整业务布局结构,扩大国际影响力。

  一是围绕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大枢纽和物流网络建设,巩固龙头地位,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继续在智慧公路、智能港口等方面探索创新。

  二是抓住国家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机遇,紧盯重点区域轨道交通建设需求,盯住市域铁路新业态,锚定川藏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项目。

  三是要在巩固航道疏浚、陆域吹填等业务基础上,重点发力港口升级改造、流域湖泊综合治理、海洋生态维护、国家水网建设等领域,要紧盯雄安新区出海口、宁波-舟山港江海联运、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规划,抢抓四大运河建设机遇,对接汾河、太湖、滇池等流域治理需求,以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技术落地优质项目。

  四是全面升级海外发展体系,加快海外改革调整,优化海外布局,加大战略性远洋运输通道布局力度。

  2021年是 “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公司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打造“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期间,公司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公司将按照中交集团“两保一争”的战略目标,面向世界、聚焦建设、突出主业、专注专业,遵循“123456”总体发展路径,重点处理好战略与执行、发展与安全、做强与做大、主业与非主业、旧动能与新动能、正确干事与干正确的事“六大关系”,聚焦“三重”,突出“两大两优”,做强投资、做大工程、做实资产、做优资本,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力争率先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的世界一流企业。

  2020年,经统计本集团新签合同额为10,667.99 亿元,完成目标的103%,其中来自境内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723.26亿元,完成目标的96%;营业收入为6,275.86亿元,完成目标的103%。

  2021年本集团新签合同额目标计划为同比增长不低于10%,其中境内、境外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目标计划分别为1,800亿元和300亿元;收入目标计划为同比增长不低于10%。

  本公司所从事的各项主营业务与宏观经济的运行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基建设计、基建建设业务尤为如此,其行业发展易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球经济也已经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处于持续回暖的过程中,但未来不能排除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的可能。若全球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或者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缓,而本公司未能对此有合理预期并相应调整经营策略,则本公司经营业绩存在下滑的风险。

  本公司面临的利率变动风险主要来自借款及应付债券等带息负债。浮动利率的借款令本公司面临现金流量利率风险。固定利率的借款令本公司面临公允价值利率风险。于2020年12月31日,本公司的浮动利率借款约为人民币2,212.99亿元(2019年12月31日:人民币2,150.97亿元)。本公司在过往经营和未来战略中均将国际市场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较大规模的境外业务使得本公司具有较大的外汇收支。本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外币为美元、日元、港元及欧元,上述币种与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从而对本公司的利润造成影响。

  本公司业务开展有赖于以合理的价格及时采购符合本公司质量要求、足够数量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燃料、沙石料及沥青等,该等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或做出适当采购计划安排,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根据本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性质,本公司通常不与有关供应商订立长期供应合同或保证,而是按特定项目与供应商订立采购合同,合同期从一年到五年不等。另一方面,本公司与业主签订的大部分工程合同为固定造价合同。虽然部分合同约定在原材料价格发生超过预计幅度的上涨时,客户将对本公司因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进行相应补偿,但若出现原材料供应短缺或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无法完全由客户补偿的情况,则本公司可能面对单个项目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风险。

  本公司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其中非洲、东南亚、大洋洲、港澳台地区及南美为本公司海外业务的重点市场。非洲、中东及东南亚等部分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其政治及经济状况通常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发生不利变化,或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政府之间在外交和经济关系方面发生摩擦或争端,将给本公司在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海外业务带来一定的风险。若上述海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使本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受到影响,进而给本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及利润带来一定风险。

  本公司的权益工具投资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由于该等金融资产须按公允价值列示,因此本公司会受到证券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为控制权益证券投资所产生的价格风险,本公司分散其投资组合。本公司按照所制定的额度分散其投资组合。

  本公司主要从事的基建建设、疏浚业务大多在户外作业。作业工地的暴雨、洪水、地震、台风、海啸、火灾、疫情等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对作业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并对本公司相关业务的质量和进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可抗力可能给本公司带来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或增加运营成本等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于2020年1月蔓延以来,中国内地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对疫情的防控措施。疫情对本集团经营方面的影响主要来自对工程进度放缓、 商务活动开展等的影响,影响程度将取决于疫情形势、宏观政策、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等因素。

  本集团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部署,强化对疫情的防控工作,同时有序推进项目复工复产。

  一 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注3: 本公司之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光大金控财金资本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哈密市中交一公局天坤建设有限公司78%的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98%。于2020年1月1日,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对哈密市中交一公局天坤建设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注4: 本公司之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对价人民币100,000,000元认购广东中交玉湛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70%的股权,股权购买完成后本集团持股比例为100%。于2020年6月30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获得对广东中交玉湛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于2020年6月4日,本公司、本公司之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及中和物产株式会社与振华重工签订增资协议,本公司对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交天和”)增资人民币1,000,000,000元。本次增资完成后,本集团持有中交天和83.48%股权,并获得对中交天和的控制权。中交天和于合并前后均受本公司之母公司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故该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微信咨询
kb体育·(中国)网页版官方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