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X24小时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

道路平kb体育面交叉通组织设施设置规范

发布时间:2023-09-03点击数:

  kb体育道路平面交叉通组织设施设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及公路平面交叉通组织设施设置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及公路平面交叉口的新建、治理、改建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工程设计、 管理控制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GBT 36670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 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 14887 道路交通信号灯 GB 500 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22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647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CJJ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15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4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7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峰小时周期平均到达交通量 peak hour cycle average traffic volume 早高峰小时或晚高峰小时内,所有周期到达车辆数的平均值。 3.2 渠化设计 channelization design 以消除交叉口各向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使交通流顺畅和安全为 目的,运用标线、标志和实体设施 对交通流按流向作分流和导向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车道功能划分、导向标线 交通岛 traffic Island 为渠化、分隔交通流和提供行人过街驻足而设置在路面上的各种岛状设施。一般用混凝土围砌成高 出路面的构筑物,也可用标线在路面上画出岛状空间。按其功能可区分为:导向岛、分隔岛和安全岛等。 1 3.4 公交车辆到站频率 bus arrival frequency 单位时间内公共汽 (电)车到达所考察停靠站的平均车辆数,是确定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和线路容 量的参数,一般可选用公交高峰时段 (15分钟)的到站频率进行设计。 3.5 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 lntersection lncoming road and outgoing road 流入交叉口的车道为进 口道、流出交叉口的车道为出口道。 3.6 非机动车二次过街 bicycle twice crossing 非机动车左转车辆,由进口道流入交叉口后,在靠近对向进口道人行横道及右侧相邻道路非机动车 进 口道前方适当位置等候,待相邻进 口道非机动车获得通行权时再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方式,适用于 (包 括人行道空间在内的)交叉口范围较大,或左转交通量适中条件下采用,有利于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 性和通畅性。 3.7 信号周期 signal cycle 交通信号灯各灯色显示的一个完整过程。 3.8 信号周期时长 cycle length 信号完成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3.9 信号相位 signal phase 交通信号轮流给各方向的车辆或行人分配通行权的信号显示。 3.10 绿灯间隔时间 green lntervals 上一信号相位绿灯结束到下一信号相位绿灯启亮之间的时间间隔,以秒为单位。 3.11 信号损失时间 lost time 未能供车辆通行使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3.12 红、黄、绿灯时长 red time, yellow time, green time 红、黄、绿灯启亮持续的时间。 3.13 有效绿灯时长 effective green time 在给定相位中,获得通行权的车辆能够有效通行的时间。 2 3.14 绿信比 green time ratio 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 3.15 流量比 flow ratio 信号配时设计交通量与实际饱和流率之比。 3.16 总流量比 total flow ratio 组成周期的全部信号相位的各个最大流量比之和。 3.17 完全冲突 (第一类冲突) first-class clash 平面交叉叉冲突,交通流轨迹有交叉的冲突。相交道路直行与直行交通流之间冲突;同一道路 左转与对向直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同一道路左转非机动车与同向直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同一道路左 转行人与同向直行车辆之间的冲突。 3.18 可调和冲突 (第二类冲突) second-class clash 3.19 平面交叉口合流、分流冲突。除第一类冲突以外的其他冲突。 左转左置待行区 the left-turn vehicle waiting area is in the left 将路口左转车辆待转区设于道路左侧、来车方向的右侧。 4 总则 4.1 目的 为科学的对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管理和交通组织,使交通组织设施的设置实现交通管理和组织 的意图,同时使交通组织设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特制定本规范。 4.2 平面交叉口功能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若干条城市道路平面相交的部位,是城市中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 流通过平面空间进行转换的节点。 4.3 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组织设施在充分满足其交通功能要求的同时,要为保护环境和创造街道景 观服务,也要注意节省建设、维护和管理费用,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包括环境保护和环境艺术)、 经济效益三结合原则。 4.4 设计范围 3 交通组织设施设置的设计应在既有规划道路红线下进行,不应突破道路红线范围。设计方案可在道 路红线范围内适度拆除人行道和绿化带,以增加道路宽度;可增加交通安全岛,以提高通行能力和交通 安全性。设计方案提供交通工程平面图,如需进行道路工程等方面改造或建设,由其他专业完成。 4.5 均衡优化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解决好机动车交通组织的同时,要解决好非机动车交通的组织和行人交通的 组织,要创造盲人、聋人、坐轮椅人过街的良好条件。 4.6 公交优先 要为 “公交优先”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实施创造条件,合理布设公交停靠站,必要时设 计公交专用车道、配置公交专用信号,优先考虑交叉口人的通行能力而非车辆的通行能力。 4.7 前瞻性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依据相交城市道路的性质、等级、型式以及现状和规划用地要求进行合理组织 管理控制,同时要充分满足近期和远期交通流向流量的要求,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环境需要与经济能力的 服务水平。 5 平面交叉口设计范围及各部分 4 图 1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图 (图纸尚未修改) 6 基本规定 6.1 设计步骤 分为交通组织方案制订阶段和交通组织设施设计阶段。应先制订交通组织方案,并对组织效果评估, 再进行交通组织设施设计。 5 6.2 节约用地 交通组织方案应在道路红线范围内进行,如需在红线内进行拆迁 (以绿化带、人行道为主),应合 理选取拆迁范围。 6.3 协调通行能力 平面交叉通组织,须使进 口道通行能力与其上游路段及出口道通行能力相匹配,出口道通行能 力与其下游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并注意与相邻交叉口之间的协调。 6.4 车道划分 平面交叉口进 口道车道及渠化设计应根据其预计流入交通流量、流向及相交道路类别确定进 口道车 道数、划分车道功能,并作渠化设计。 6.5 交叉口改建 改建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根据改建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应在分析现状交通问题的基础上,按远景 交通需求做出改建方案,并尽可能把畸形交叉口改为正规交叉口。 6.6 交通组织优化 平面交叉口应在原交叉口的平面布局和现状交通流量的基础上,调整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信号灯的 配时和相位以及其它交通设施,制订交通组织方案,以改善交叉口的安全性,并提高通行效率。 6.7 按交通需求确定方案 平面交叉口渠化与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需求先作一试行方案,通行后试用一阶段, 作定期 “跟踪”观察,再根据各进口道实际的流向、流量调整设计,确定适用方案。平面交叉口几何设 计必须与交通信号控制及交通标志、标线等管理设施设计同步进行,并给出交通控制信号相位、相序基 本方案。 6.8 线形设施协调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平面与竖向线形应尽量平缓,满足交通安全、通畅行驶的要求。 6.9 满足弱者通行 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应以满足行人的通行,并应符合残疾人、儿童、老人等交通弱者的通行要求。 6.10 机动车非机动车协调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平面交叉口,应妥善处理这两类不同性质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 6.11 设计参数类别 6.11.1新建平面交叉口基本参数包括:道路类别、红线宽度、车道数、非机动车和行人道基本宽度等内 容进行调查。设计期限内交通流量预估以确定所需车道数量及车道功能。 6.11.2改建平面交叉口计基本参数包括:现状分流向车种及慢行交通的小时交通量、历史交通事故状况、 道路基础设施现状、公交设施分布等进行调查。设计期限内交通流量预估以确定所需车道数量及车道功 能。 7 交叉口分类和设计原则 6 7.1 道路等级 7.1.1城市道路按其 自身及沿线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划分为交通性、服务性、综合性三种性质类别。 7.1.2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及交通特点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等级。 支路区分为 Ⅰ,Ⅱ级, Ⅰ级表示交通性支路,即以集散、分担次干路交通流为主要功能的支路;Ⅱ 级表示商业性和生活性支路,即以服务于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及出行为主要功能的支路。支路上不宜通行 过境车辆,只允许通行为地方服务的车辆。 7.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分类 7.2.1根据相交城市道路的等级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依照表 1 划分 表 1 平面交叉口等级 相交道路 主干路 次干路 I 级支路 II 级支路 主干道 主-主交叉口 — — — 次干道 主-次交叉口 次-次交叉口 — — I 级支路 主-支 Ⅰ交叉口 次-支 Ⅰ交叉口 支 Ⅰ-支 Ⅰ交叉口 — II 级支路 — 次-支 Ⅱ交叉口 支 Ⅰ-支 Ⅱ交叉口支 Ⅱ-支 Ⅱ交叉口 7.2.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交通管理控制方式划分为如下八种类别: I 类——无控制平面交叉口; II 类——采取相交次要道路让行 (包括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管理措施的次路让行平面交叉口; III 类——采取相交主要道路优先放行的主路优先灯控平面交叉口; IV 类——采取色灯周期变化控制放行管理的普通灯控平面交叉口; V 类——设置中心环岛,由进入交叉口的车辆 自行控制进出和绕环岛逆时针行驶管理的自控式环形交叉 口 (简称环交路口); VI 类——设置交通岛 (包括蝶式交通岛、中心环岛、剖环式交通岛等),增加进 口车道数,实行渠化展 宽,并由色灯周期变化控制放行管理的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 VII 类——上跨式立交桥下 (或下穿式立交桥上)的平面交叉口 (简称立交桥下平面交叉口或立交桥上 平面交叉口); VIII 类——对路口左转车辆设置左置待行区的平面交叉口。 注:允许同一个平面交叉口在不同的交通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类型。 7.2.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平面图形划分为如下六种型式: A 型——简单平面交叉口 (图2); B 型——画线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 (图 3); 7 C 型——蝶形交通岛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 (简称岛式渠化平面交叉口)(图4); D 型——环形交通岛式渠化平面交叉口 (简称环形平面交叉口)(图 5); E 型——路口左转车辆设置左置待行区的平面交叉口 (图6); F 型——主路上跨式立交桥下 (或主路下穿式立交桥上)的渠化平面交叉口 (图 7)。 注:环形平面交叉口包括各种不同半径大小、不同形状 (圆形、卵形、长圆形等)的全圆或剖圆 (双瓣、 四瓣)平面交叉口。 图2 简单平面交叉口 图 3 画线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 图 4 岛形渠化平面交叉口 8 图 5 环形平面交叉口 图 6 左置待行区平面交叉口 (图片未进行修改) 图 7 上跨式(或下穿式)立交桥下(或上)的渠化平面交叉口 7.3 平面交叉口的功能 各类平面交叉口的功能和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7.3.1主-主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主要流向车流畅通,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以交通功能为主,并 应符合主干路的基本要求; 7.3.2主-次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畅通及次干路主干路间转向交通需求,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以 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次干路局部生活功能,并应符合主、次干路的要求以及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转向 交通需求相匹配的要求; 9 7.3.3主-支 Ⅰ级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畅通、能以中等速度连续通行,支路应右转进出主干路,有必 要时,经论证可选用其他相交形式;主干路应以交通功能为主, Ⅰ级支路以集散、分流主干路交通流的 功能为主,并应符合主干路、 Ⅰ级支路的道路要求; 7.3.4次-次交叉口:应以满足次干路主要流向车流畅通,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应兼具交通与生活 功能,并应符合次干路的要求; 7.3.5次-支 Ⅰ级交叉口:应满足次干路与 Ⅰ级支路集散交通功能,并应符合次干路、 Ⅰ级支路的道路 要求; 7.3.6次-支 Ⅱ级交叉口:应满足次干路集散交通功能和 Ⅱ级支路的生活功能,当不采用信号控制时, 应保证次干路车流连续通行,应符合次干路、Ⅱ级支路的道路要求; 7.3.7支 Ⅰ级 -支 Ⅰ级交叉口:应满足 Ⅰ级支路的集散功能,应符合 Ⅰ级支路的要求; 7.3.8支 Ⅰ级 -支 Ⅱ级交叉口:应满足 Ⅰ级支路的集散功能与Ⅱ级支路的生活功能,当采用让行标志交 叉口时,应保证 Ⅰ级支路车流连续通过,应符合 Ⅰ级支路和 Ⅱ级支路的要求; 7.3.9支 Ⅱ级-支 Ⅱ级交叉口:应满足 Ⅱ级支路生活功能,应符合 Ⅱ级支路的要求。 7.4 平面交叉口选型 7.4.1应满足安全、通达、节约用地及交通功能的要求。 7.4.2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以及在城市交通专项规划中,可按照相交道路的类别等级,参考相交 道路红线宽度和横断面型式依照表 2 进行平面交叉通管理控制方式类别规划。 表 2 平面交叉口管理控制方式类别规划 支路 相交道路 主干路 次干路 I 级 II 级 主要道路 支路 支路 主干路 VI、VII、VIII IV、VI、VII、VIII III 、VIII III 、VIII 次干路 IV、Ⅵ、VII、VIII IV 、V、VI、VIII II 、III、VIII II 、III、 支 I 级支路 III 、VIII II 、III、IV、VIII I 、II、VIII I 、II、VIII 路 II 级支路 III 、VIII II 、III、VIII I 、II、VIII I 注:平面交叉口管理控制方式类别划分见第 7.2.2 条。 7.4.3在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以及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可按相交道路的类别等级,参考规 划交通量的大小,依照表 3 进行平面交叉口的平面型式规划。 表 3 平面交叉口平面型式规划 支路 相交道路 主干路 次干路 I 级 II 级 主要道路 支路 支路 主干路 C 、D、E、F、 B 、C、E B 、E B 、E 次干路 B 、C、E B、D、E A 、B、E A 、B、E 支 I 级支路 B 、E A 、B、E A、B、E A、E 路 II 级支路 B 、E A 、B、E A、E A 10 注:平面交叉口平面型式划分见第 7.2.3 条。 7.5 进、出口道设计 7.5.1交叉口进 口道车道数应根据进 口道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增加。新建交叉口若无 相关资料,可按表 4 初步确定进口道车道数。 表 4、新建十字形交叉进口车道数试用方案 路 段 车 道 数 进 口 车 道 数 1 1,2 2 2,3,4 3 4,5,6 4 5,6 7.5.2交叉口进 口道应确保增加车道数所需的宽度;确定进口道的宽度及车道数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新建交叉口进 口道展宽段的宽度,应根据预测各交通流向早晚高峰小时流量的最大值所需的车道 数来决定; b) 改建交叉口进 口道展宽段的宽度,应根据实测或预测各交通流向早晚高峰小时流量的最大值所需 的车道数来决定; c) 治理交叉口进 口道展宽段的宽度,应根据实测的各交通流向早晚高峰小时流量的最大值及可实施 的治理条件来决定。 d) 无交通流量数据时,新建、改建交叉口,应按下式确定进口道规划红线拓展宽度。路段上规划有 路缘带和分隔带时,进 口道规划红线拓展宽度应扣除路缘带和分隔带可用于进 口道展宽的宽度; W r w  n (1) 1 2 式中 w ——进口道规划红线m 为单位向上取整,m ; 1 w ——路段平均一条车道规划宽度,m ; 2 r ——进口道展宽系数,按表 5 取值; n ——路段单向车道数。 表 5 进口道展宽系数 路段平均一条车道规划宽度 (m) 3.00 3.25 3.50 3.75 展宽系数 r 1.00 0.85 0.71 0.60 11 7.5.3进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可较路段上略窄。平面交叉口一条进 口车道的宽度宜为 3.25m,居住区道 路交叉口或禁止大型货车通行的道路,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 3.00m;改建治理交叉口,在用地 受到限制的地方,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 2.8m。 7.5.4进口道展宽段应尽可能为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分车道行驶创造条件,特别是设置有专用箭头灯 时,必须设置相应的专用车道。在有中央分隔带的进口道上,应充分利用分隔带空间展宽成进 口车道, 剩余宽度应满足行人过街驻足空间的要求。 7.5.5进口道设计时,右转车道宜向进口道右侧 (靠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一侧)展宽,左转车道宜向进 口道左侧 (靠道路中心线进口道长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进口道长度 L 应由展宽渐变段长度 l 与展宽段长度 l (图8)组成; a d s 图 8 进口道展宽示意图 l 和 l 分别按公式(2)和 (3)计算: d s v  w l (2) d 3 式中 v ——进口道计算行车速度 (km/h); w ——横向偏移量 (m)。 (3) l 9N s 式中 N ——高峰 15min 内每一信号周期的左转或右转车辆的平均排队车辆数。 b) 无交通流量数据时,新、改建交叉口展宽段长度不应小于:支路 30m~40m,次干路 50m~70m, 主干路 70m~90m,与支路相交取下限,与主干路相交取上限。 7.5.7交叉口出口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2 a) 新建十字形交叉口可按表 6 初步确定交叉口出口车道数; 表 6 新建十字形交叉出口车道数试用方案 路 段 车 道 数 出 口 车 道 数 1 1,2 2 2,3 3 3,4 4 4,5 b) 新建交叉口每条出口道宽度不应小于下游路段车道宽度;改建和治理交叉口,条件受限制时, 出口车道数不得小于上游进 口道的直行车道数;改建和治理交叉口每条出口道车道宽度不应小 于 3.25m。 c) 新建及改建交叉口的出口道为干路,相邻进 口道有右转专用车道时,出口道应展宽一条右转专 用出口车道; d) 出口道设有公交停靠站时,按港湾式车站要求设置展宽段;在设置展宽的出口道上设置公交停 靠站时,应利用展宽段的延伸段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e) 出口道设计展宽长度应包括出口道展宽段长度和展宽渐变段长度。出口道展宽段长度由缘石转 弯曲线的端点向下游方向计算,不设公交停靠站时,长度为 30m~60m;设置停靠站时,再加上 公交停靠站所需长度,并须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出口道展宽渐变段长度不应小于 20m。 7.5.8高架道路、地道或互通立交的出口匝道,靠面交叉口时,宜按下列要求布设: a) 出口匝道在信号交叉口上游时,交叉口进 口道的展宽应满足地面道路与匝道车流的双重要求。 b) 出口匝道左转交通量大时,宜布置在靠面交叉口进 口道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位置上; 反之,则宜布置在靠近右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位置上。 c) 出口匝道近地面段宜分成 2 条车道以上,按车辆出匝道后左转、右转及直行交通量的大小划分 出口段的车道功能。 d) 出口匝道的端部离下游平面交叉口进 口道展宽渐变段起点应大于红灯期间车辆排队长度与匝道 车流与干路车流所需交织长度之和,宜大于 100m;当不足 100m 且使匝道车流与干路车流交织困 难时,可在交叉口进 口道分别设置地面进 口道展宽和匝道延伸部分的展宽,并设置干路左转车 道、直行车道、右转车道,匝道延伸部分的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但此类交叉口的 信号相位必须采用双向左转专用相位。 7.5.9高架道路,地道或互通立交的入口匝道靠面交叉口时,宜按下列要求布设: a) 进入匝道的车辆中来 自上游交叉口的左转交通量大时,入 口匝道宜布置在靠近左转车来向与直 行车来向之间的位置上;反之,则宜布置在右转车来向与直行车来向之间的位置上。 b) 入口匝道的入口端宜布置在交叉口出口道展宽渐变段的下游,且最小距离不宜小于 80m。 13 7.6 待行区设置 7.6.1 直行待行区 交叉口内部具有可停放直行车而不影响相交道路车辆通行空间时,在直行车道出停车线后的直行车 行驶轨迹空间内,应划设导行轨迹线 交叉口导流线 左转待行区 交叉口内部具有可停放左转车而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空间时,在左转专用车道出停车线后的左转车 行驶轨迹范围内,应划设导行轨迹线。首先为左转机动车设置两条左转排队车道,第一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1)设置在路段中 部距交叉口进 口一定距离处。第二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4)设置在对向车流出口车道的最外侧车道上,后 端以曲线道路与第一左转机动车排队车道连接,前端延伸到该交叉口本侧人行横道线,两条左转排队车 道分别配以停车线.第一左转排队道的停车线.第一左转排队道的信号灯 4.第二左转排 队道 5.第二左转排队道的停车线.第二左转排队道的信号灯 7.停车让行标线.非机动车过街等候区 10.机动车右转信号灯 11.机动车直行信号灯 13.非机动车过街通道 14.行 人过街横道 14.非机动车及行人信号灯 15.机动车辆掉头标志 16.直行与右转机动车停车线.非 机动车路口隔离栏 18.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 a 信号配时控制点 图10 方案渠化示意图 7.6.3.2 相关问题处理 1)对于掉头车辆与对向直行车辆的冲突。通过在第一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1)处设置掉头标志 (15), 令掉头车辆在此处按信号灯指示掉头 (与左转车流共用同一信号灯)得以消除。 2)对于本向右转车辆和对向左转车辆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冲突,通过设置非机动车及行人专用 相位、右转机动车专用信号灯 (10)及控制相位,左转机动车专用信号灯 (6)及控制相位得以消除。 3)对于左转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之间的冲突,通过如下方法消除。为非机动车设置专用等候区(9), 通过非机动车过街通道 (12),以二次过街的方式在信号灯的控制下与行人平行通行。例如:从 W 到 N 方向的左转的非机动车在信号灯的控制下,首先由W 到 E 方向过街,再由S 到 N 方向过街,以减少机非 冲突。见图 11。 15 图 11 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示意图 7.6.3.3 道路条件设置要求 1)第二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4)的长度L3由下列方法确定 (见图12)。以南进口 (S方向)为例,设 信号周期内S方向左转车辆总数为Q ,在t −t −t 时间内 (见第三相位)可以通过停车线 动车辆数为q ,则第二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4)长度L3应等于Q −q 辆左转机动车的排队长度。 S1 S1 S1 2)第一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1)停车线位置由第二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4)长度L 决定,第一排队道 2 长度为在信号灯 (3)为红灯期间内本方向左转车辆和掉头车辆所需排队长度。 3)L ≥直行车辆排队长度。 1 4)如果道路需要设置公交车站,则且宜采用港湾式停靠站,L ≥到站停靠的公交车辆的排队长度。 4 5)要求路口有较多进口道和出口道,道路最好为双向6车道。 如果路口间距达不到这些要求,该方案不能在路口连续设置。 图 12 相邻路口方案设置示意图 7.6.4 三叉路口待行区 7.6.4.1 在三岔路口车道布置≥5 条时kb体育,包括 Y 型路口和 T 型路口的一个方向可设置左转弯车辆待行 区,并将待行区左置,路口渠化示意如图 13。 注: 2区域为左转车辆左置待行区域;3区域为左转车辆排队等候区域; 16 图13 三叉路口左置待转区示意图 7.6.4.2 当设置左转待行区的路口车道布置少于 5 条时,设有左转左置待行区 (如图 14 中左转待行区 2) 的路口可在左转车辆来车方向的车道增设一段停车数小于等于左置待行区停车数的左转待行区 (如图 14 中左转待行区 1)。其路口渠化示意如图 14。 注:1区域为左转车辆第一待行区域;2区域为左转车辆左置待行区域;3区域为左转车辆排队等候区域; 图14 三叉路口左置待转区示意图 7.7 信号控制交叉口设计 7.7.1信号控制交叉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对常规双向通行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全部组成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进出口 道车道数、进出口道车道宽度、长度和车道功能划分、交通流导向交通岛等的交通渠化设计以 及人行过街横道、过街安全岛、非机动车道与公交停靠站设计等; b) 信号控制交叉口平面设计方案应与交通信号控制选择方案同步进行kb体育,应协调进 口车道渠化方案 与信号控制方案,达到两者最佳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 c) 信号控制交叉口设计,应使干路进 口道通行能力与其上游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并应使之与相 邻交叉口协调。 7.7.2信号控制交叉口进 口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信号控制交叉口进 口道各车道宜根据高峰小时内高峰 15min 换算的小时交通量设置左转、直行 和右转专用车道或直左、直右混行车道; b) 新建交叉 口设计宜利用部分中央分隔带增辟左转专用车道;改建及治理交叉 口设计,当高峰 15min 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交通量超过 2 辆时,宜设置左转专用车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 均交通量达 10 辆,或需要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达 90m 时,宜设置 2 条左转专用车道; c) 当高峰 15min 内每信号周期右转车平均到达量达 4 辆或道路空间允许时,宜设置右转专用车道。 17 改建及治理交叉口设计时,可通过缩减进 口道车道的宽度、减窄机非分隔带宽度或利用阻挡视 线的绿化带展宽成右转专用车道或直右混行车道。当设置 2 条右转专用车道时,须对右转车流 进行信号控制; d) 需设两条转弯专用车道时,展宽段长度可取一条专用车道长度的 0.6 倍。 7.7.3信号控制交叉口出口道设计应符合进出口道匹配原则。新建及改建交叉口设计出口道车道数应与 上游各进 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多进 口车道数相匹配。治理交叉口,当条件受限时,出口车道数 可比同时流入最大车道数少一条。出口道设计总宽应按出口道增加车道数所需宽度确定。 7.7.4左转左置待行区路口信号灯相位配置,见图 10。 1)第一相位 参见图15。S N方向:机动车各方向停驶,直行和右转机动车在停车线)前等候,左转车辆在 — 第一排队道停车线)前等候,行人禁行。 E W方向:直行和右转机动车通行,在第二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4)的左转机动车通行,未通过第一 — 排队道停车线)左转机动车停驶,行人禁行。 图15 信号相位1 图16信号相位2 2)第二相位 参见图16。S N方向:直行和右转机动车停驶,左转车辆第一排队道的信号灯 (3)由红灯变为绿灯, — 左转车辆由第一排队道 (1)驶向第二排队道 (4),并在第二排队道停车线)前等候,第二排队道的 信号灯 (6)为红灯,行人禁行。 E W方向:直行仍通行,右转机动车停驶,右转信号灯 (10)变为红灯,左转第二排队道的车辆已 — 全部放行完毕,排队道为空,相应信号灯 (6)由绿灯变为红灯。上一相位未通过第一排队道停车线) 左转机动车仍在第一排队道停车线)前等候,行人通行。 其中以S方向的为例,E方向左转第二排队道信号灯 (6)应先由绿灯变为红灯,tEln +t1 (秒)之后 S方向左转车辆第一排队道的信号灯 (3)由红灯变为绿灯,其中tEln为E方向最后一辆左转车从E方向停 车线)出发驶过S方向停车让行线是为了保证安全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3秒。如果W 方向的右转车以及E方向的左转车行驶较慢迟到,当S方向左转车辆已经进入第二排队道 (4)时,仍有车 辆未通过停车让行线),则这些车辆在此线。S N方向:直行和右转机动车通行,在第二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4)的左转机动车通行, — 信号灯 (6)由红变绿,未通过第一排队道停车线)左转机动车停驶,信号灯 (3)由绿变红,行人禁 行。 18 图17 信号相位3 图18 信号相位4 E—W方向:机动车各方向停驶,直行和右转机动车在停车线)前等候,左转车辆在第一排队道 停车线)前等候,行人禁行。 其中以南进口 (S方向)为例,N方向直行信号灯 (11)应先由红灯变为绿灯,tN1−tSn−t1 (秒)之 后S方向左转车辆第一排队道的信号灯 (3)由绿灯变为红灯,其中tN1为N方向第一辆车从N方向直行停车 线)到达S方向停车让行线)所需时间,tSn为S方向第一左转机动车排队道 (1)的最后一辆车从 停车线)到达控制点a (见图10)的时间,t1是为了保证安全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3秒。 4)第四相位 参见图18。S—N方向:直行仍通行,右转机动车停驶,右转信号灯 (10)变为红灯,左转第二排队 道的车辆已全部放行完毕,排队道为空,相应信号灯 (6)由绿灯变为红灯。上一相位未通过第一排队道 停车线)左转机动车仍在第一排队道停车线)前等候,行人通行。 E—W方向:直行和右转机动车停驶,左转车辆第一排队道的信号灯 (3)由红灯变为绿灯,左转车辆 由第一排队道 (1)驶向第二排队道 (4),并在第二排队道停车线)前等候,第二排队道的信号灯 (6) 为红灯,行人禁行。 7.7.5三叉路口待行区信号灯相位配置 7.7.5.1在三岔路口车道布置≥5 条时,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待行区左置路口设置信号灯并采用两相位配时 方案,路口渠化配时模型示意如图 19。 图 19 19 图20 图21 图 19 第一种方案路口渠化设计和信号灯配时相位图,示意了T 型及三岔路口车道设置数≥5 条时,路口 左转待行区左置及其配套渠化标线设计和信号灯配时相位设计; 图20 是第一种方案信号灯配时相位 1。示意了W-E、E-W 直行方向绿灯、W-S、S-E 右转方向绿灯亮启, S-W 左转车辆进入待行区的黄色箭头灯亮启,S-W、E-S 左转方向红灯亮启; 图21 是第一种方案信号灯配时相位 2。示意了E-W 直行方向绿灯、W-S、S-E 右转方向和 S-W、E-S 左转 方向绿灯亮启,W-E 直行方向红灯亮启,S-W 左转车辆进入待行区的黄色箭头灯熄灭; 7.7.5.2当设置左转待行区的路口车道布置少于 5 条时,设有两处左转待行区的路口,其路口渠化配时 模型示意如图20。示意了T 型及三岔路口车道设置数仅为 3 条或 4 条时,路口左转车辆两次待行区及其 配套渠化标线设计和信号灯配时相位设计; 20 图22 图23 2 1 图24 图25 图22 第二种方案路口渠化设计和信号灯配时相位图。 图 23 是第二种方案信号灯配时相位 1。示意了W-E、E-W 直行方向、W-S、S-E 右转方向绿灯亮启和 S-W 左转车辆进入第 1 待行区的黄色直行箭头灯亮启,S-W、E-S 左转方向红灯亮启,S-W 左转车辆进入第 2 待行区的黄色左转箭头灯熄灭; 图24 是第二种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2024学年信阳市重点中学物理九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宣城市重点中学物理九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襄樊市重点中学物理九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武威市重点中学物理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扬州地区部分县物理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盐城市重点中学物理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盐城市亭湖区物理九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扬州地区部分县物理九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44张PPT).ppt

  20210628-兴业证券-场外期权系列之五:如何对雪球结构定价?.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微信咨询
kb体育·(中国)网页版官方登录
返回顶部